皮比特
不必向任何人证明任何事,包括向自己。
有过高峰,有过低谷,之后还有周期,还有更高和更低。
不再心慌意乱朝四周张望,拿自己去比较,用严苛的眼光审视自己,停止了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
因为知道了自己是谁,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也知道一切的因果。
完全接纳了这个自己,也发自内心喜欢了这个自己。
不再给自己套上那么多“应该”和“不应该”,
是温和温润,沉默安静,还是直率锋利,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习惯独处还是呼朋唤友,擅长交际或不愿交际,只要是真实的自我就好。
不再苛责自己,也不再苛责他人或外部环境。
理解了现状的因果和渊源,改变能改变的,与不能改变的共存
不再有抱怨,不代表不再有思考、立场、拒绝、愤怒。
成为动力,做一些实际的事,而不是停留原地,在负面情绪中内耗。
明确自己今生要做好的一两件事,选定一个钻研的领域,或是一个可不断升级的爱好。
没什么是真的拥有,于是没什么是真的失去,所以珍惜此刻。
不再无节制追求刺激、疼痛、情绪波动、兴奋、强烈快感,这些所谓“活着的感觉”,
你清楚知道自己活着,以及为了什么。于是目标转向了最终的坦然和内心的安宁。
明白了自己的欲与惧,不再被它们如野马般拖着跑。
驯服了这些野马,并不是扼制或杀死它们,让它们能够朝自己要的方向前行。
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之后,一步一步踏实走过去,身体会自动聚焦,不再随心所欲、乱七八糟挥霍这些有限的注意力和能量。
这样走着,渐渐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同类,需要的时候互相给予帮助、鼓励和支持,暂无交集的时候各自打理各自的人生,淡如水,且真挚。
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理性与感性的比例,相信它们。
理解了世界的流动和变化,理解了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是一种能力:配置好保险和投资,了解自己的偏好和癖好,为衰老、疾病、死亡…做好准备。
不再惧怕衰老、疾病、死亡,同时也认真面对 ,因为理解了自然,理解了人类,也理解了什么是活着,什么是有尊严地活着。
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是开心精彩在世间感受体验,可以是创造,可以是通过分享和付出给他人带来幸福…西西弗斯反复推动巨石本身,也可以为之赋予意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即便终将被覆盖,也可以在其中建造城堡。
不再有我执,安然地自渡。
不再试图证明,不去刻意解释,学会控制情绪和欲望,学会管理时间和金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宽容有度懂得取舍,君子之交择善而从。
为了自己活着,渐渐有了爱的能力,慢慢懂得感恩,开始主动担当;那些曾经让自己陷入无比尴尬和不堪境地的,原来是所谓的“面子”。
跟一个爱我的同时我也爱的人,共度余生,其实也只是奢望,不再谈理想,不再定目标,熬不了夜,喝不了酒;僻静处,喝喝茶,聊聊天,三五好友难聚,志同道合者,一二人足矣。
余生不长,怜取眼前人;梦是远方,心安即归处。
终于开始不再总问为什么,不再剖析回想纠结于已过去的人事,终于意识到只看着自己即可,不必也不用总看着别人。
#
厌恶的人事变少了,可接受的限度变大了,仿佛一切与我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而对在眼前和身边的人事充满珍惜并十分感恩。
开始看着现在计划着未来,忐忑和祈祷少了,不再祝诸事顺利了,努力不再被动了。
我在慢慢的了解我自己,与自己相处,最近常常想起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材工。话粗了点,但深有感触。
对于自己的过度关注我觉得也是一个人痛苦的来源,我甚至觉得严重的外貌和身材焦虑也是这么来的。
我之前就是特别痛苦,直到我自己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回想一下我们平时要拍合照或者在社交状态下,最害怕的可能就是自己今天的仪容仪表出糗或者衣服妆容显得自己胖啊不够好看不够白啊(可能有外貌焦虑的人群会更有感触)甚至事后一直对着自己的照片嫌弃,觉得自己被拍的不够好。
但想想你是不是只会关心自己的状态?换个思路想想,别人也只会关心自己的状态,人人最关心的永远是自己,是最关心,你脸上身材上一些轻微的变化,我打赌除了你自己没人会关心,甚至都没人会看你。
想通之后,我把自己定义为普通人,最不会被关注到的人,反而内心非常轻松。
我是个很自卑的人,最害怕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但现在发现没人会关心一个陌生人,熟人有点情商也不会当面评价我,我出门反而可以挺胸抬头了。
如果还是想不通,就带入你自己,你会每天关心身边的人的衣服和言行举止吗?我一直觉得人的本质就是自私,如果以后还是害怕自己想象中的别人的评价和社恐,不妨这样想一想。
当然前提是你自己不搏出位,主动吸引别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