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
假设你是一家造纸厂的负责人,从市场上买纸浆,做成纸然后卖出去。
现在纸价飞涨,大家都觉得你应该加班加点地干,但你却停工了。
为什么?因为下游的纸价上涨,但上游的纸浆涨得更快。
如果你开工,意味着做得越多亏得越多,所以就停工了。
这就是一家造纸厂“躺平”的故事,而且这种事就发生在此时此刻。
而这时候有人问哎呀纸厂都躺平了,最后怎么收场?很简单啊,纸厂停工带来两个后果:
一、纸张供应减少,纸价进一步上涨;
二、纸浆需求减少,纸浆价格下跌。
所以,在理论上,纸厂“躺平”的结果就是纸价和纸浆价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纸厂在新的平衡下可以盈利,于是他就又“站起来”了。
悲观一点,市场是会失效的。
那就是无论纸厂怎么躺,纸浆价格和纸价就是达不到新的平衡。
卖纸浆的说我再降价越卖越亏,不如直接倒了(咱这是倒纸浆,美国之前倒过牛奶)。
买纸的说你再涨价,我这企业挣的那点利润全给你纸厂了,那我也不买了,大不了推无纸化办公。
市场失灵的结果,就是一条产业链上,谁也别活。
但是,这种事情在中国不会发生,因为我们还有最大的法宝——宏观调控。
现在政府部门已经在和纸浆供应方谈话了,要控制价格。
国常会提出要应对大宗商品涨价,人民币宣布进入长期升值。
这些都是宏观的手段。
所以“躺平”的结果就两个:要么问题解决,大家都站起来继续向前,要么问题恶化,谁都别站着,大家一起死。
把“纸厂”替换成“年轻人”
把“纸浆价格”替换成“生活成本”
把“纸价”替换成“收入”
基本这事就说明白了。
编辑 (opens new window)
上次更新: 2022/6/28 2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