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种动态的社交
婚姻是一种动态的社交
两个人在交流过程中,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变化可以向坏,比如出轨,经济纠纷。也可以向好。
比如各种奇葩的浪漫爱情电影。
所以严格来说不存在什么“将就”的社交关系,因为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动态的。
所以与其说,婚姻是“找一个完美的伴侣”,不如说婚姻是买一张票,开始一种旅程。
我不知道罗马好不好玩,我也没见过,但我想去看看。
我会享受途中的一切,寻找它的意义和价值。
你学生时代爱得死去活来,鬼哭神嚎的那个伴侣——持续了多久?你俩分手后还是朋友么?那么好的感情,那么不将就的感情,也没成功不是吗?因为关系是动态的。不是绝对的。
既然人际关系是动态的,而你就应该相信你可以相对把握住这个动态,往好的方向引导。
至于“我把握不住,干脆不要尝试了”,这是纯粹的消极生活理念。
对于我们来说,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
假设现在有个时光机,能让你跟105岁马上就要临终的自己聊个几分钟。
你觉得那时候的你,会鼓励你“尝试一切吧,不要抗拒”,还是“你乖乖躲起来就好”。
一个人如果活到老,还在逃避,那是真的白过了。
“婚姻既不是结果也不是定式,婚姻是开始一段全新未知的旅程。”
人们天性反感制度,我中学时候坚决不入团,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自己有害无益的制度。
入团的唯一好处是方便入党,而入党的唯一好处是进体制,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体制,如果我不想进体制那么我就不入团。
为此我老师做了我好多轮工作,最后放弃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但是,那些糊里糊涂入了团的同学,也从没听说过心疼那点团费或者为此后悔的。
关键的不是制度,而是具体的利害。
如果我被威胁不入团就怎样,或者团里活动好玩,那我也乖乖入团,不就是写点舔的申请书和交点团费吗。
我觉得没必要纠结这点差异,收获远比恐惧多,因为收获是可以自己经营的,收获越多,恐惧越少。
婚姻就像一条小河,有的人是松鼠进去就大概率淹死,可我觉得我是牛。
如果作为成年牛还怕蹚到脚脖子的水,那不是逃避,而是懦弱或者智商有问题。
我不是要不尊重不婚的人,没人知道别人面对怎样的困难,但我觉得害怕制度的人也没必要当作这是所有人都需要考虑的。
而且就不应当是首先考虑的,因为制度本来就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发明的,首先考虑的肯定是需求,无非是不想做或者不能做而已。
想做、能做而已。想结婚,能结婚,就结了。不想结,谁能逼?那些痛斥父母逼婚的,他们父母成功了没?大清早亡了
归根结底是每种人生活模型不同,有那种结婚后生孩子给自己找保险希望有个孩子会赚钱的自私的人,也有那种要不就不结婚要结婚生子就要一个给孩子最好的人,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就好了。